首页 > 客户体验 > 文化旅游 > 藏族丧葬的程序及仪轨
藏文化常识 藏族生活礼仪 藏族禁忌 藏族丧葬的程序及仪轨 藏区最隆重的宗教节日庆典 藏族的婚姻形式 藏区八大神山 西藏的著名寺庙 西藏最美的十大湖泊

藏族丧葬的程序及仪轨

 

丧葬是人们荐念死者生前功德的重要方式,也是表达对死者的怀念之情。长久以来,藏民族在丧葬活动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丧葬仪轨。然而,由于幅员广大,居住分散,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以及生产方式和居民来源的差异等原因,在对待死亡的问题上,各地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礼仪。但就总体而言,藏族丧葬的共性多余个性。正是这些共性构成了藏族丧葬文化的主要内容。由于藏族丧葬的礼仪的内容十分丰富,很难作出全面、系统的阐述。这里只就一些主要的、共性的东西分类简述。
一、    报丧
这是藏族丧葬的序曲。一旦家人死亡,即由子女和同性亲属趁尸体未僵硬之前,处理成一定姿势,停放在堂屋中央或帐篷门侧(男性在左侧下角,女性在右侧下角)。然后,差人为至亲报丧,并去寺院请追荐回向活佛念经超度亡灵。活佛根据亡人的年龄、属相等择定出殡时日,有的地区还需要择定葬式、墓地等。
  在报丧的同时,亲属在家中设置灵堂、祭台等,点灯煨桑,敬献祭食,进行各种祭祀活动,一直持续到出殡。在此期间(一般为3天,也有5-7天不等),不论白天,还是夜间,都要轮流厮守在尸体旁,谓之“守灵”。死者的亲朋好友及相邻等得知噩耗,纷纷携带哈达、茶叶、钱币、食品等前来吊唁,悼念死者,慰问亲属,并帮助死者家属料理丧失。藏族认为,守灵是一种保障亡魂平安进入天界得到行为。否则,一旦亡魂作崇,会祸及家人,其害无穷。在整个丧期,左邻右舍为了表示悼念,一般不饮酒作乐、欢歌载舞,充分反映出民间有难同当的朴素情感。
二、    出殡
这是丧葬活动的高潮。出殡一般在天亮前就开始开始举行,首先点灯煨桑,进行一定的祭奠活动,僧人诵经,超度亡灵。尔后,牧业区由死者男性成年晚辈将尸体抱(背)出帐篷,装入皮袋,与另一装有等量石子的皮袋连接在一起,搭在牦牛背上,驮往天葬场。如果距天葬场很近,也可由人直接背去;在实行土葬的农业区和半农半牧业区,则由亲友及相邻男性青壮年数人轮换抬往墓地。不论是农业区,还是牧野区,尸体一旦出门,一般不得落地,抬(背)尸人和送葬者均不能回首。出殡之前,左邻右舍聚与死者家中,为亡人送行。大多数地区,死者亲属不去葬地。送葬之后,死者亲属要向乡邻施舍钱物,有的地区还可用食品等款待,以示谢意。
三、    服孝
长辈逝世,晚辈及有关亲属必须服孝。关于服孝期限,长短不一。有期、百天,也有一年,最长为三年。服孝期间,亲属不穿新衣,不得饮酒,不能高歌,不到他人家中做客或参加社会各种喜庆活动,有的甚至不洗脸、不理发。妇女不得佩戴耳环、项链、戒指等。家中当年不杀生,不能举行婚嫁喜事。牧业区不能添置新帐篷。

四、    追荐
这是一种为死者诵经礼忏,布施财物,以祈祷祝愿,使亡灵早日超生的活动。藏族认为,凡人死后,其灵魂都经过“巴多”阶段,在中阴游荡。期限一般为“七期”即49天。之后亡魂便觅得归宿,或超然进入天界,或投胎阳世,或坠入地狱。关于亡魂指趋向,死者生前的所作所为固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巴多”阶段生者的祈祷追荐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家人死亡,亲属必须举行各种祭奠、祈祷仪式,以追荐亡灵。从“一期”到“七期”,死者家中每天点灯煨桑,家周围悬挂经幡,请僧人诵经。“七期”后,做圆满法事。此外,每逢年节或遇到重要的事情,亦进行祭奠活动。
在长期的丧葬实践中,人们在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形成了许多禁忌规范。即忌讳提起死者的名字。当某人死后,其名字连同肉体一起消亡。同村所有活者的人,都不能提及他(她)的名字,否则,便是对死者最大的不敬。因而,称死者一般为“亡人”或“真钦波”,而不能直呼名讳。尊称为“稀松诺”等等。有些地方,凡同村乃至同部落与死者同名者,都要主动改名,并当众宣布。

防伪查询入口

PAG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