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客户体验 > 藏医理论 > 藏医基础理论
藏医人体学简介 藏医基础理论 藏医药的独特疗效

藏医基础理论

生理和病理

藏医学认为,世间的一切物质是由土、水、风、火、空等五源即五大元素组成。人体由隆、赤巴、培根等三因维持生理的机能,三因失去平衡会发生病变。三因也是五源转换而成的,所谓“隆”即气或风,所谓“赤巴”为火、人体的热力,所谓“培根”为土、水、人体的体液和营养物质等,风推动火、火推动土水运行,即隆推动赤巴、赤巴推动培根运行,以维持人体机能的正常运行。                                 

疾病原因

藏医认为产生疾病的原因分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包括人的体制类型、年龄老幼等,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的失调;外因包括气候变化、起居不适、饮食不洁、外伤、前世罪孽、房事过度等。藏医记载的疾病有404种。其中101中不治自愈,101种不治愈,101种治而不愈,但实际临床不拘于此种机械分类,多按隆、赤巴、培根、内、外、妇、儿、五官等分类。

 

藏传佛教对藏医药的贡献

在一千多年里,藏医药书籍被完善地保存在寺院,从而很好地流传后世。寺院藏僧集毕生精力研究藏医药学,精益求精,使藏医药理论与实践日益精深。藏药在寺中生产,出于对宗教的虔诚,用料精纯,质量得到保证,而且以利益众生为思想基础,并形成严格的传统模式,使藏医药功效神奇,成为世界民族医药中的一朵奇葩。

 

藏医药与诵经加持

藏医在诊病施治时,往往要有诸如念经、祷告等行为。在藏药的采集、炮制、制作过程中也同样有严格的规定。药品制成后还要按宗教仪规进行加持,由全体僧侣诵经7天,祝愿药物效果灵验,因此真正的藏经具备传承秘方、特殊炮制、超能加持三个条件。

藏医藏药这些浓厚的宗教色彩实际上包含了心理疗法、暗示疗法等现代医学和心理学内容,同时体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文关怀。神奇的藏医药学科学理论体系远非宗教体系所能包容,不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说,藏医药学都是一门极其严谨、科学的传统医学理论体系。

 

藏药和中西医药的区别

藏药的组方中常常大量使用矿物药;如:金、银、铜、铁、珊瑚、玛瑙;这一特点也可能正是藏药区别于一般中药、西药具有独特疗效和较为珍贵的重要原因所在。如他们将一些诸如水银、硫磺、金、银等的矿物质经过特殊的提炼和配制后加入药中,用以治疗一些中西医学很难逾及的问题:如治疗中风、偏瘫,连服一个月左右的药,病人就奇迹般的站起来了,一切恢复正常;治疗外伤性骨质损伤,经服一段时间药后,外伤后遗症消失,骨质愈合完好;

一粒药能在体内保持有效期达7天:藏药中选取了很多鲜为人知的矿物质和珍贵的动物药以及生长在高寒藏区的天然植物药,并且有着独特的配制工艺和提取方法,这时的藏药在治疗疾病时独显其优势。                                   

疾病诊断法

关于疾病的诊断方法,藏医有望诊、问诊、触诊等方法。问诊内容很广泛,包括询问患者的疾病症状、起病原因、时间、用药情况、环境气候、饮食起居等。望诊包括观察病人的起色、体态、精神情绪、舌苔、肤色、大便小便及痰吐等。其中对尿诊特别仔细,要看颜色、闻气味、察尿蒸气、察尿的沉淀物和漂浮物,搅拌尿液看泡沫的多少、大小、消失的快慢等。触诊主要是切脉。切脉分寸、关、尺三个部位。寸、关的词借汉语的,方法也和汉医相同。总的看,藏医的诊断方法和汉医的望、闻、问、切大体是一致的,但又有其独特的民族特点和高原特色。                                 

藏药药性及配伍

藏药是根据某一疾病的病理病因和属性 ,通过六味、八性、十七效以及三种化味的有机组合,以“兵马学”的原理在主药上,加副药、增效药、防副作用药方式进行配方,因此藏药基本无单味药,而单味药只针对某一方面,因无防副作用的药物配合,一般会有较强的副作用。藏药组方考究,不仅无副作用,而且具有一药治多病的神奇功效。

 

藏药的服用方法

藏药的剂型一般有散剂、丸剂、膏剂、汤剂、浸膏剂、药油剂、药酒剂、煅制剂等,大部分藏药的剂型是丸剂,这一是为了便于长期保存,二是因为藏药一般都是水溶丸,除了要求在加工配制时添加的成分外,不允许再有任何化学及其它方面的成分,水溶丸的属性,决定了其药丸一般较硬。所以,服用藏药时一定要把药丸碾碎后用温开水冲服或用温开水把药丸泡开后再服。

藏医理论认为“龙”病多发生在凌晨和晚上;“赤巴”病多发生在正午和午夜;“培根”病多发生在早上和黄昏;所以,治疗培根病的药一般早上或黄昏服用。

名贵类藏药服用一般都是睡前23:00或早晨5:00时服用,是从消化吸收的生理原理而定的。因为,这两个时间是人体消化吸收机能最好的时期。所以,名贵类药物的用药时间放在此时。

饭前饭后服用的道理,一是为了避免食物对药效的影响。二是激活消化机能,达到药物的促进消化作用。三是根据药物的性能而定,如药性较猛的药物不仅对胃刺激大,而且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容易发生恶心、呕吐等反应,所以,放在饭后服用不仅可以减小胃的刺激,而且可以避免恶心,呕吐等反应的发生。

                               

食物禁忌(参考文献:《藏医史》,甘肃民族出版社)

应该禁忌有毒的饮食,它会立刻使人丧命。国王的宫殿里应该有专门的医生主管饮食中毒的事情。有毒食物的颜色和味道均与无毒食物有区别。用火烧烤时呈现出孔雀颈项处的羽毛色,火焰卷到一处不向上升,火花爆至远处,老鸦看见时会惊叫,孔雀看见时则十分高兴。若把有毒的食物给狗吃,它会腹部发热而呕吐。肉有毒时颜色虽呈红色,但用铁烧灼时则不会沾铁;这种肉还呈现膨胀状态,若在这种肉上浇酒时,蒸气会熏刺人的眼目。放毒者,他会口发干,身上发汗,恐惧颤抖,坐立不安,四处窥视,表现出恐慌胆怯的神态。这种情况危害着大家。发现时,应立即追查歹徒。

有些食物的性能互相矛盾,如同时进食后也会中毒,其危害性也像坏人放毒一样。例如没有发酵的乳酪与新酿酒同时服用,便会中毒;鱼肉与牛乳其性质不适合,进食后,也会中毒;同样,牛乳与核桃、杏仁等彼此不相适应;鸡蛋和鱼肉两者不相适应;豌豆菜与红糖、乳酪三者不相适应,同时服用,也会中毒;芥子油不能炒蘑菇;鸡肉不能与乳酪同时吃;新鲜酥油不能放置在铜容器里十昼夜以上;小蘗不能烧野兽肉。服了寒水石后接着吃蘑菇、蒲公英;吃了熔炼过的酥油后接着喝凉水;生肉已有酸味及炒面味;熟肉放置达七天等;都会引起中毒。酸性食物与牛乳同食,或者前顿饭未消化,接着吃下一顿,等等,因食物性质互不适应,会引起矛盾;不按习惯,不规律地吃喝或暴饮暴食,都会引起食物灾害。经常进食油腻性大的食物而胃火特盛的青壮年人,就是吃了不合适的食物,也不会形成疾病;同时按照习惯进用饮食也不会造成危害。应该禁忌食用性质不相适应的食物,逐步形成习惯。若已形成了习惯却又急于纠正,也会引起危害。对无益有害的饮食起居习惯,都应该放弃。”

 

外治法使用的器械(参考文献:《四部医典》)

所谓外治,就是从身体外部将疾病治好。实行外治法需要借助于许多特殊的工具,这些外治器械都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发明和创造出来的。

关于外治的方法,可以笼统地分为温、强、烈三个部分。温和的治疗法包括罨敷法、药浴法、涂擦法三种;较强的治疗法包括放血法,火炙法、穿刺法三种;剧烈的外治法则包括切除、隔断、剜除、拔除四种。

实行外治法所使用的外治器械可谓五花八门,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查痛器械、各种手术钳、放血器械、穿刺器械以及各种小件器械五大类。

查痛器械

作用是检查身体各部位的疼痛、骨折、化脓等情况。如长度约八指,尖端有小孔的探针,是用来检查肿胀部位是否化脓的。

各种手术钳

用来取出进入身体内部的异物。如形状像狮子嘴或乌鸦嘴,长度约十八指,连接处钉有坚固的钉子,柄部铁钩处带有一个环的器械,是用来检查并取出深入骨中异物的钳子;长度约八指,形状如鸭嘴,特别细小的器械是用来检查并取出筋肉内异物的钳子;各种镊子则用来取出脉、筋及骨头内的碎片等。

放血器械

实行放血法时使用的器械。如形如麻雀羽毛的刺针,用来割刺肌肉间隙的血脉,长约六指;斧形的手术刀,用于在靠近骨上的脉道处放血;镰刀状的手术刀,长约八指,用于舌部的切割。

穿刺器械

施行穿刺疗法时使用的器械。如针尖似鸟嘴的穿刺针,用于穿刺胸部脓肿;针尖似青稞粒的穿刺针,用于穿刺脊椎的痞块;形似矛尖的探针,用于穿刺四肢的脓肿。

其他小件器械

如锯齿形,宽二指,齿细密,长度约十指的手术锯,用于割除多余骨头;长约一卡,尖端呈钩状的子宫刀,用来钩取死胎;尖端弯曲,长约十指的探针,用来烧灼虫赤;用牛角制成的吸器,高约五指,宽约三指,尖端有孔,能容纳一颗芥菜籽,用于吸取黄水;铜制的状如新月的剃刀,用于剃光头发。

   总之,外置器械应依照病情,灵活应用 。

防伪查询入口

PAGE TOP